以“链接世界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今天将落下帷幕。
流“链”忘返 以开放促共赢
首届链博会吸引了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机构参展,行业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都是首次公开展示各自的完整供应链,通过开放包容的平台展示,拥抱未来的合作共赢。
在采访中,参展商纷纷表示,链博会搭建起的全新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各自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也让他们更好了解相关领域的关键环节,实现交流互鉴。
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 胡华利:我们也是在利用这一次链博会的机会,我看到了很多行业的领先企业,都在参加这次的链博会,实际上我也是抓住这个机会,有机会我就会到其他的展台上去看一看,去和同行交流,去寻找合作的机会。
博世中国总裁 陈玉东:这个链博会完全契合了我们工业的这种生态,对于外商企业来讲就是中国整个供应链,第一比较稳定,第二供应链当中的机会很多,我们是希望在中国加大制造业的投资,来做好各级供应链的增链补链。这样的话对于我们都是双赢的。
不少参展代表表示,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至关重要,首届链博会的举办展现了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担当。
AGC中国总代表 上田敏裕:以前会听到的“脱钩”一词,我认为全球还有跨国企业想脱离中国是很难得到大的发展。中国供应链的成功,是全世界的机会。
帝斯曼-芬美意中国总裁 周涛:我们在全球的三大供应链的中心,里面既有中国的,也有世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我们在这样一种强调全球供应链一体化合作的背景下,持续地期待,也希望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里面,来添砖加瓦。
不少参展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链博会,中外企业得以增进了解、互通有无,大家期待借助链博会的平台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在各链条间发现更多合作的契机。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 王磊:过去一年里,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在加强自己的供应链,在这次展会得到了非常好的展示,尤其在绿色发展方面,减碳零碳排放方面,绝对不是互相能够脱钩,大家一起发展,把蛋糕做大。
联邦快递高级副总裁 中国区总裁 陈嘉良:我们在当中一定能够寻找更多的机会。我们会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会用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让我们的效率提高,我们是非常乐意参与这个链博会。
一家小企业的寻友之旅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500多家中外企业和机构参展,他们分布在各自产业链条的上中下游关键环节。
对于参展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产业链条大会,寻找新伙伴,成了不少企业的重中之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这样一家小企业,他们就在不停地“找朋友”。
李先龙是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这次展会,他带来了一款畜牧业数据采集胶囊机器人,能全程监控牛羊的健康情况。产品研发了六七年,去年才正式推出。在链博会上,李先龙满眼看到的都是机会。
参展商 李先龙:像意大利的合作社,以色列的合作社,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个洽谈。目前我来找过他们,就是他们不在。
没想到,第一次主动出击,就没找到人。不过,李先龙并没有气馁,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虽然只是留了资料,但是李先龙仍然觉得很满意,因为对于一个年轻企业来说,每一个机会都非常难得。现在,他又对另一家数据平台企业开始了回访。
李先龙详细介绍了自己的产品,和对方也越聊越热乎,两家数据企业在畜牧业领域找到了合作的契合点。
加微信,留联系方式,短短半个小时,李先龙就和目标对象达成了初步意向。而不断地主动出击,让这家小企业在链博会上找到了不少新伙伴。
参展商 李先龙:收获很大,项目上我们已经和周边的很多企业都达成了相应的合作,一天半了,大概有七八家。
在产业链条上,每个企业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分工日益细化,链博会串起的上中下游企业,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他们的青春因这个选择“更有意义”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医院中医馆医师艾乐松不停起身,在各个诊疗室里来回转——针灸、推拿、拔火罐,照料着等待他的患者。
2014年,艾乐松报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从家乡山东济宁乘坐72个小时的火车辗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此后扎根新疆9年,他参与创办当地的第一座中医馆,在屯垦戍边的老兵镇播下中医药的种子,让这个南疆沙海上的小镇飘起了草药香。
当地人说,他是镇子里的中医“拓荒者”。
今年是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自2003年发起至今,这项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实施的青年人才工程共选拔派遣超过5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教育、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值此之际,记者前往南疆多地,专程寻访西部计划志愿者,记录他们的故事。
停留中医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记者看到前来问询和理疗的当地民众已不下十人。“白大褂里面的衣服基本没有干过,”采访进行时,艾乐松得以喝一口水,“这个地方大,来回跑,(每天)跑个2万步都是正常的。”
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医院中医馆内,留疆西部计划志愿者艾乐松正在为当地居民治疗腰疾。 曾玥 摄
如今的“大地方”,是从“小房间”建起来的。艾乐松回忆道,“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我们就给患者做推拿。”靠着一张木头理疗床做出的口碑,他争取到了引进第一批针灸针的机会。“第一批的10盒针灸针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此后,这里发展为初具雏形的中医科,再到如今一座占地面积450平方米,拥有14张专业诊疗床、342味中药饮片且可开展30多项中医适宜技术的中医馆。
9年来,这所中医馆已接诊超过8万人次。放弃了家里养生馆、村卫生室抛出的橄榄枝,选择留疆的艾乐松很少有停下来歇一歇的念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他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两幅自己写的书法,诉说着这位“沙海小郎中”的坚定理想:“君子当立志厚德以济生”。
从中医馆出来,驱车十几分钟便能找到另一位“拓荒者”的所在地——2021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志强开垦的耕地。
走进地里,风一吹,沙子随风卷起,让人睁不开眼、泪直流。
王志强的家里有一双白色运动鞋洁净如新,平日里总不舍得穿。穿得最多的,是10块钱一双的黑面布鞋,“因为经常要下地,地里风沙大、刺多,鞋子经常坏”。
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西部计划志愿者王志强捧起红薯“示范田”的沙性土壤。 曾玥 摄
2021年8月,王志强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47团,发现当地常种的经济作物红枣在市场上的收价不高。在日常走访的过程中,王志强留意到一块撂荒的沙地,经向团里申请,于今年2月开始着手改良沙化土壤,打造红薯“示范田”。
推平沙包、分埂、漫灌浇水、松土、掺肥、铺地膜、起笼……养殖专业毕业的王志强一点一点摸索着学习种植业,终于种下了30亩“西瓜红”红薯苗。
秋收时节,这块“示范田”亩产量达3吨,每亩利润可达六七千元人民币。“因为地比较生,完全是从沙漠里开出来的,所以没有内地的七八吨(亩产水平),但相对来说产量挺高的,”王志强说,“利润比红枣要高一些。”
而后,他将种得的大部分红薯赠送给当地村民,并将在市场上卖得的钱作为酬劳分发给各环节参与者。“种红薯、管理、收红薯、装袋运输等各个方面,参与到这个过程中的达到150人次。”
“示范田”不仅提供了工作机会,更调动起广泛的种植意愿。据王志强介绍,自“西瓜红”种下以来,已有许多前来参观的当地农户表示“我们也想种红薯”。收成之后,又有30多户人家主动联系,表达明年想要种植红薯的意向。
“特别高兴,自己做的事情得到群众认可了。这是挣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谈起感受时,王志强仍有些激动。
凛风渐起,冬意已浓。日前,艾乐松和王志强在电话里向中新社记者分享近况:中医馆里前来看病理疗的患者日益增多,面向中医药专业人士和兴趣爱好者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也正式开办,艾乐松变得更加忙碌了;不远处,王志强的红薯地已收割完毕,等待来年播种新的希望。
“因为西部计划来到新疆、爱上新疆、留在新疆,”谈及9年在疆经历,艾乐松用西部计划主题歌《到西部去》的一句歌词形容道,“因为这个选择,我们的青春更有意义。”(完)
联系人:开心100彩票官方网站
手机:19465066702
电话:0730-19878980
邮箱:19878980@inbox.com
地址: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长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