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迪拜12月1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开幕式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30日在迪拜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用亲身经历向与会者介绍,在生态文明保护上,中国不仅仅是在说,中国一直在行动。
会上,姜飞以个人故事为例,向与会者分享了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1971年,姜飞出生在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农村,在他的回忆里,家乡就是一片小树林,上了大学后,树林却不见了。但是现在回到家乡,小树林又回来了,河沟里的水也变得非常清澈。姜飞表示,他个人成长的历史,见证了中国如何从经济聚焦转向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并行发展的国家。
姜飞还分享了加拿大城市温哥华的例子。温哥华在停止砍树和污染后,用了30年的时间成为了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姜飞呼吁,关于生态文明保护的这个话题,不仅要做,不仅要说,还要持续地说,把每一个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全球应像中国这样专心致志地建成美好家园,保护地球。
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完) 【编辑:刘欢】
中新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近日随中国地震局组织的“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进行时”主题采访活动在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是针对地震预警技术方向的专业检测机构,承担着全国地震预警软件的入网测试和运行评估,旨在为地震预警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保驾护航。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江鹏介绍地震预警技术测试流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该实验室主任江鹏高级工程师介绍,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于2022年4月由中国地震局批复成立,其充分利用四川地区地震频发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和四川开展地震预警先行先试的工作积累,建成集专业化人员团队、信息化测试平台、标准化测试流程为一体的业务体系。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已建成1套多类型震例资料库和1套涉及地震预警全链条业务的软硬件检测平台。多类型震例资料库通过整理2017年至今四川数百个3级以上地震事件,以及全国范围和部分国际上强烈地震的数据,涵盖大震、小震、近震、远震、双震、震群等多种类型真实地震记录,以及各种地脉动噪声和干扰信号,可为软硬件测试构建混叠地震等复杂测试案例。
四川省防震减灾技术实验与公共服务基地内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地震预警相关技术产品进行测试演示。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同时,该实验室采用实时仿真技术开展全流程软件测试,并已拓展成为一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专用终端入网的专业检测机构,逐步实现“测软件、测功能、测仪器、测技术、测策略”的多方位检测能力,保障地震预警信息为社会提供切实有效的减灾服务。
江鹏透露,中国地震预警技术测试实验室2022年下半年就已承担国家地震预警工程软件测试,2023年8月起对外提供地震预警终端检测服务。未来还将进一步健全检测平台,持续开展专业软件测试、技术系统研发和科技成果应用,筹建地震预警技术研发中心,持续跟踪地震预警前沿技术,并建设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交流平台,共同推进全社会更好应对地震灾害。(完)
联系人:开心100彩票官方网站
手机:19465066702
电话:0730-19878980
邮箱:19878980@inbox.com
地址: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长乐镇